您的位置 首页 常见问题解答

好听是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吗?——类比到美食的具象性解说

我们很难说好听是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。 首先,什么叫好听?谁听起来好听?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好听之处,有的和声出彩,有的旋律出彩,有的对位出彩,有的配器出彩:我们怎么在这些不同特质的音…

我们很难说好听是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。

  • 首先,什么叫好听?谁听起来好听?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好听之处,有的和声出彩,有的旋律出彩,有的对位出彩,有的配器出彩:我们怎么在这些不同特质的音乐之间比较哪个列好听?
  • 其次,音乐的表达范围不仅仅局限在“愉悦”:比如一段描述战争场面的音乐,要是听起来好听的话,是不是就说明这段音乐没有表达出它本应该传递给我们的情感?

为了更好地,更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,下面我们找一个大家更熟悉的领域来类比说明:美食。

音乐和美食

用味觉来类比听觉

有不少人听过的音乐风格不多,比如局限于流行音乐和一些入门级的古典音乐。因此我们要是直接探讨音乐,可能会显得比较抽象。考虑到这一点,我们先用美食来类比音乐,因为美食和音乐都给人带来审美体验,而且大部分人对美食的经验要比对音乐的经验丰富得多,对美食的多样化的感受也比对音乐的多样化的感受深得多。

  • 假设有一个人最喜欢吃大葱蘸大酱,或者最喜欢吃煮玉米,觉得这比什么山珍海味都好吃(人喜欢吃什么都没有问题,这里举这两种食物只是因为它们基本不需要烹饪)。那我们能不能说对这个人而言,大葱蘸大酱或者煮玉米就是顶级美食,是料理界的巅峰了呢?你觉得那个人自己会认可这个说法吗?
    • 同样,一个人如果就是喜欢一首比较简单的儿歌,觉得它最好听,那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但要是因此就说这首儿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曲子,那就有点儿贻笑大方了。
  • 小孩一般最喜欢吃甜的,但随着人的一步步成长,人的口味会发生变化。我们不否认甜的好吃,但可能会觉得只有甜这一种味道,有点单调乏味,也可能会觉得太甜了会有些腻。
    • 一个人刚开始听音乐,一般都喜欢听很和谐的。但听得多了,可能就觉得从头到尾都和谐的音乐有些乏味。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,莫扎特说过:不要(在你的音乐里)放太多的糖!(大致是这个意思,不能确定是原文)
  • 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辣的,第一次喝咖啡,第一次喝红酒,第一次吃臭豆腐,估计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好吃。但时间长了,人的口味就会变化,就可能会喜欢上这些东西。人在成长过程中,慢慢体会到了各种味道各自的魅力,也慢慢地懂得去欣赏综合口味,比如味道的立体性和层次性,味道里的前味、中味和后味,等等。具体你喜不喜欢一种食物,不仅仅取决于你在天性中的口味偏好,还取决于你是否捕捉到了这个食物具体好吃的点,比如咖啡中酸味、苦味、香味、回甘、莓子味、花香味等等:如果这些都捕捉不到,可能就只有一个整体上的味觉感觉。有可能你一开始不喜欢这种整体上的味觉感觉,但后来慢慢品尝,发现了那些细节性的特质,可能就会接受并喜欢这种味道,甚至那个本不喜欢的整体味道,我们在理解了它的“味觉逻辑”以后,也可能会非常喜欢。
    • 人在听音乐时也是如此。一开始我们喜欢听和谐的音乐,特别是一直使用 I – (IV) – V – I 原始形式的和声进行的音乐。后来,我们可能发现,偶尔有一点不和谐音也蛮有风味的,就像菜里放了一点花椒提味儿一样。然后我们可能发现,引入多种不和谐音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达范围,这就像鱼香肉丝之类的菜一样。后来,我们可能会喜欢吃非常麻辣的菜:这在音乐里就比较类似于20-21世纪现代古典音乐里,很多没听过这种音乐的人乍一听起来觉得非常难听的音乐。对此,我只想说,如果你喜欢音乐而且有音乐上的好奇心的话,不要听了一下觉得不好听就觉得再也不要听这个东西:这可能和你吃麻辣火锅一样,需要慢慢适应。当然,最后你不一定会喜欢上全部这些音乐,但你也可以在里面找到你喜欢的,而且是和你以前喜欢的类型都非常不同的音乐。

我们在欣赏音乐时,具体是在欣赏什么

以下,我们把欣赏主体限定为当代中国人,来看看我们在欣赏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在审美审美活动中,到底在欣赏了什么。

  • 最简单的音乐是单声部、无伴奏的音乐。我们在听这种音乐时,主要关注的是旋律。具体来讲,在一条旋律内部,我们关注旋律中相邻音程之间的连接关系,旋律的节奏特征,以及旋律的整体走向和形状,演奏时的音色特点,等等。然后,我们关注各个旋律的关系,比如如何分组、不同旋律共享了哪些动机等等,这样就建立起了音乐整体结构的感觉,在音乐理论中与曲式对应。我们还可以具体关注旋律之间的关系,比如起承转合的结构,比如哪个旋律是哪个旋律的铺垫,在哪个旋律那里音乐达到了高潮,等等。
  • 下一步是由简单和声伴奏的主调音乐。在这里,伴奏一般使用简单的柱状和弦或分解和弦等方式。在这里,我们就开始关注各种和声给人的和谐感或不和谐感,以及色彩感。我们开始关注和声的连接,以及和声给我们带来的整体效果。加上了和声,音乐就有了更多的空间感、立体感和色彩感。除了旋律本身的特性,和声也开始决定一段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感觉:我们完全可以把一段原本欢快的旋律配上让人感到忧伤的和声进行,反过来也一样可以。
  • 下一步是复调音乐或者是有复杂和声的音乐。我们先从复调音乐讲起。我们要想好好欣赏复调音乐,首先就要有分辨不同声部中的诸多旋律和动机的能力,并可以知道这些旋律(动机)之间的关系,比如能分辨出主题、对题、答题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形,比如紧缩、扩大、倒影和逆行等。虽然即使听不出这些,我们也可以欣赏复调音乐,但这就像把人参果囫囵吞下去一样——那些里面的细节并没有被很好地感受到,复调音乐的魅力在这个欣赏者那里也没有被完全地感受到。
  • 接下来我们谈包含复杂和声,复杂对位,复杂装饰,或者其它复杂元素的音乐。这种音乐在欣赏起来就更难一些了。比如我们在一个由简单和声伴奏的主调音乐的基础上,加上了复杂的装饰,比如装饰音和经过音之类的元素,那么以前那个简单的和声进行就可能不再那么明显了。如果我们被那些装饰吸引了注意力而忽略了和声进行,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段音乐比较杂乱。但当我们可以明白地听出和声骨架后,我们可能就会理解这段音乐里那些装饰的意义,可能觉得这比不加装饰时时候要美。在现代古典音乐中,很多不和谐的和弦并不会解决,比如不和谐和弦组成一个序列,而音乐不断重复这个序列来构成一个背景。这可能会引起很多没太听过这种音乐的人的不适,因为他们经常期待不和谐音被解决。当我们理解了这些不和谐音带来的色彩,这种相比传统古典音乐扩大了的光谱,我们就可能会开始接受这种音乐。比如,在很多不和谐音之后出现的一个大三和弦,会给人一种光芒万丈的感觉:这是传统古典音乐中的大三和弦所无法传递给我们的。

当然 ,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概括:它远非全面。但我之所以要讨论这些,是因为我想让更多人知道,欣赏音乐究竟是怎么回事,为什么欣赏音乐有不同的层次。一段音乐“好不好听”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者到底在里面分辨出了什么:这包括但不仅限于我上面讨论的那些要素。其他对音乐欣赏有影响因素包括:欣赏者来自哪个文化,使用哪种语言,对那种音乐风格是不是熟悉,等等,

虽然人们生来就对音乐具有感受能力,而且这种感受能力是音乐发展最根本的基础,但这不意味着,我们不经过任何的学习和实践,就能听懂一切的音乐。就像其他的学科一样,音乐的宝库也是几千年的音乐家通过这种探索积累下来的成果,绝不是一个没怎么学过音乐的人一耳朵就能全听明白的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一个人对音乐的直观感受能力,如果运用得不好,甚至会限制这个人在音乐上的发展,尤其是当他对自己的判断力盲目自信的时候。我们不会去随便评断自己看不懂的科学成果,为什么就可以随便去评价自己听不懂的音乐呢?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,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是更好的选择。

当然,一个具体的审美主体在评价一段音乐时,必然要有主体性。即使我们把全部音乐知识都学会,能听出音乐中的一切细节,那也不代表不同人对所有音乐的评价都一模一样。职业音乐家也有的喜欢巴赫,有的喜欢莫扎特,有的喜欢贝多芬,有的喜欢柏辽兹,有的喜欢德彪西,有的喜欢勋柏格,有的喜欢梅西安。在艺术教育中最难的一点就是,不能让学生太盲目自信于自己目前的审美品味,又不能去打压学生来自天性的审美品味。这个平衡关系是非常难以把握的。

本文为原创,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:organ(at)yueyao1982.com。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organtube.com/good-music-standard/

作者: 岳耀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organ@yueyao1982.com

contact@yueyao1982.com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