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巴赫

巴洛克时代的组曲(4):巴赫创作过的巴洛克组曲

巴洛克组曲,作为巴洛克器乐音乐的重要体裁,当然在巴赫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巴赫创作过的巴洛克组曲。 六首英国组曲(BWV 806——811)   …

巴洛克组曲,作为巴洛克器乐音乐的重要体裁,当然在巴赫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巴赫创作过的巴洛克组曲。

1748 年的巴赫

1748 年的巴赫

六首英国组曲(BWV 806——811)

 

英国组曲大概创作于巴赫的魏玛时期,目前的研究认为大概完成于 1715 年左右(以前曾经认为是在 1718——1720 年创作的),比法国组曲和帕蒂塔要早。虽然名叫“英国组曲”,但是这套曲子并不模仿英国巴洛克音乐;相反,它与法国巴洛克/洛可可键盘音乐更相似。有学者认为,这套组曲之所以被称为英国组曲,是因为它是巴赫对 Charles Dieupart 的致敬。Charles Dieupart 是一位法国羽管键琴演奏家、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,但他在 1702/1703 年后在伦敦定居。他写的六首羽管键琴组曲,对巴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在这六首英国组曲中,每一首的开头都有一个前奏曲。这显示了巴赫受法国风格的组曲的影响,因为在之前的德国传统中,Froberger 和 Boehm 等人一般不会在组曲里使用前奏曲。但与法国风格的羽管键琴组曲和琉特琴组曲不同,巴赫的前奏曲是建立在严格的拍子之上的,而不是使用法国风格的组曲中常见的无小节线前奏曲。因为前奏曲的形式不像后面的舞曲那样固定,这就给巴赫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:他在这些前奏曲中使用了复杂的对位技术。但与在赋格中不同,他使用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去处理主题和对题。

在这六首组曲中,第一首组曲最为特别:它包含两个库朗特舞曲,而第二个库朗特舞曲又有两个变奏。另外,这的前奏曲较短,并且是基于 Charles Dieupart 一个组曲中的主题写成的。

六首法国组曲(BWV 812——817)

现在一般认为,法国组曲是巴赫在柯腾时期创作的(可能也包括莱比锡前期)前四首组曲创作于 1722 年(第一首可能更早),而整个作品创作于 1722——1724(5) 年。法国组曲的名字大概来自于巴赫的学生 Heinrich Nikolaus Gerber:他在 1724 年到 1726 年抄写了很多巴赫的羽管键琴音乐。他称这六首组曲为“法国组曲”,并和他命名的“英国组曲”区分开来。

与英国组曲不同,法国组曲在开头并没有前奏曲。法国组曲的前三首使用小调,后三首使用大调。与英国组曲和帕蒂塔相比,法国组曲更短,在技术上更容易演奏。这可能是因为,法国组曲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学的目的。

前五首组曲的最早版本被记录在《安娜·玛格达莱娜·巴赫小曲集(1722)》这个笔记本中,在那里它们被称为“Suites pour le Clavessin”(法语,意思是“为羽管键琴而作的组曲”)。这个笔记本是巴赫献给她第二任妻子的礼物(他们 1721 年结婚),是他们的一本“家庭曲目集”。这本书可能被巴赫用于对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的音乐教学。后来在 1725 年,巴赫(家族)又编写了一本《安娜·玛格达莱娜·巴赫小曲集(1725)》:这个笔记本里除了巴赫本人的作品之外,还包含其他作曲家,比如 Christian Petzold、Gottfried Heinrich Stölzel 和弗朗索瓦·库普兰的作品,以及一些作者未知的作品。

六首帕蒂塔(BWV 825——830)

与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不同,六首帕蒂塔是巴赫本人在他的莱比锡时期正式出版的作品。这六首帕蒂塔在 1726 ——1730 年被陆续单独出版。在 1726 年 11 月 1 日,莱比锡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条广告:“约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赫先生,安哈尔特——柯腾侯爵的宫廷乐长,莱比锡合唱音乐乐长——准备创作一套键盘乐组曲。他已经完全了第一首帕蒂塔的开头,并打算一点一点地继续直至完成:这是你需要让热衷于键盘音乐的人知道的。我们还要加上下面这个有用的信息:这个创作的出版者就是作曲家自己”。

在 1731 年,六首帕蒂塔被以《键盘练习曲(一)》(Clavier-Übung I)为名作为一个整体出版,被当时 46 岁的巴赫本人赋予 Opus 1 的作品编号(BWV 编号并非是巴赫自己指定的,而是 1950 年 Wolfgang Schmieder 编排的),这充分表明了这部作品在巴赫本人心目中的地位。巴赫在这本书的封面中写道:

初版帕蒂塔的封面
初版帕蒂塔的封面

德语原文:

Clavir-Übung / bestehend in / Præludien, Allemanden, Couranten, Sarabanden, Giguen, / Menuetten, und anderen Galanterien ; / Denen Liebhabern zur Gemüths Ergoetzung verfertiget / von / Johann Sebastian Bach / Hochfürstl: Sächsisch Weisenfelsischen würcklichen Capellmeistern / und / Directore Chori Musici Lipsiensis. / OPUS 1 / In Verlegung des Autoris / 1731.

笔者的翻译:

键盘练习曲 / 包括 / 前奏曲、阿拉曼德、库朗特、萨拉班德、吉格 / 小步舞曲以及其他 Galanterie(非固定曲目)/ 为喜爱思想(灵魂)上快乐的人们而作 / 作曲 / 约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赫 / 萨克森-魏森费尔斯皇家宫廷乐长 / 和莱比锡合唱音乐乐长 / 作品第一号 / 作者出版 / 1731.

虽然巴赫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品家,但由他本人出版的谱子却并不多。在键盘音乐的范围内,只有:1)键盘练习曲第一部:六首帕蒂塔;2)键盘练习曲第二部: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;3)键盘练习曲第三部:管风琴弥撒用曲,包括一首前奏曲与赋格,21 首众赞歌前奏曲和四首二重奏;4)键盘练习曲第四部:哥德堡变奏曲;5)六首舒伯勒众赞歌(管风琴曲);6)基于众赞歌“Vom Himmel hoch”的卡农变奏曲(管风琴)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可以在键盘乐器上演奏的曲子,比如赋格的艺术,音乐的奉献中的一些段落,以及一些卡农。我们熟悉的创意曲、平均律键盘音乐曲集、英国组曲、法国组曲等键盘音乐,都没有被巴赫本人发表(当然这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或者说艺术价值低)。

巴赫的“键盘练习曲”并不是指车尔尼那种技术练习曲。最早被称为“键盘练习曲”的作品大概是 Johann Kuhnau 在 1689 年出版的 Neuer Clavier-Übung Erster Theil(新键盘练习曲:第一部)。根据上面提到的初版封面上的文字,很多人认为这种“练习”是一种精神上或灵魂上的“练习”,而并不指手指的技术练习。

帕蒂塔有时也被称为德国组曲(来自 19 世纪的命名):这大概是因为巴赫在这套组曲里使用了高超的对位技术,但在舞曲的风格上,它和来自法国宫廷的组曲音乐是一脉相承的。但在帕蒂塔里,舞曲不再仅仅是舞曲,而是同时具有扎实的结构以及完美而精致的对位。

和英国组曲一样,每首帕蒂塔之前都有一首前奏曲性质的作品。但在帕蒂塔中,它们的形式更为多样: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,分别是 Praeludium、Sinfonia、Fantasia、Ouverture、Praeambulum 和 Toccata。在帕蒂塔中,巴赫探索了对各种舞曲进行创新的可能性,代表了巴洛克组曲的一个巅峰。巴赫的第一位传记者 Johann Nikolaus Forkel 说:“(巴赫)在他那个音乐时代的音乐时代中制造了很多‘噪音’:我们从未见到过或听到过那样杰出的键盘音乐作品”。

法国序曲(BWV 831)

在巴赫于 1730 年春天出版第五首帕蒂塔时,他在广告中承诺说,他会再创作两首组曲。因此,巴赫最初打算出版七首帕蒂塔。然而在后来,巴赫改变了想法:他把前六首帕蒂塔作为《键盘练习曲(第一部)》在 1731 年出版,并把意大利协奏曲和另外一首组曲作为《键盘练习曲(第二部)》在 1735 年一起出版,而这一首组曲就是法国序曲。法国序曲是巴赫创作过的最大型的组曲:它由 11 个乐章组成。法国序曲最初是 c 小调的(BWV 831a),但在出版时被改为了 b 小调。据研究,这可能是要在两部键盘协奏曲之间建立调性上的联系。把六首帕蒂塔、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的调性放到一起来看,调性调式依次为:降 B 大调,c 小调,a 小调,D 大调, G 大调, e 小调,F大调,b 小调:这就包含了当时键盘音乐中的所有常用调性。调性之间的关系则是:二度向上,三度向下,四度向上,五度向下,六度向上,七度向下,增四度向上。这八首曲子组成的序列,以降B调开头,以 B 调结尾,而在德国的音乐系统中,降 B 被称为 B,B 被称为 H。这样,这八首曲子就以 B 开头,以 H 结尾,中间经过了 C 和 A,因此就构成了 Bach 的数字签名。

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法国序曲,是因为它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法国序曲。法国序曲是法国风格的组曲中常用的开场曲。在这首组曲中,巴赫打破了组曲中的很多传统:这首组曲中没有阿拉曼德舞曲;而且在非常规曲目中,加沃特舞曲和巴瑟比埃舞曲出现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前,只有布列舞曲出现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后,这三首非常规舞曲都各自包含两首对比性曲目(在演奏完第二首之后还要再演奏一遍第一首,但不包含反复);在吉格舞曲后还有一个乐章“Echo”(回音):这首曲子展示了在拥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上,键盘之间的音量和音色变化。在其他乐章里,也有强弱标记:这更表明了这首作品是为拥有两层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的:这在巴洛克组曲中是罕见的。这首由 11 个乐章组成,完整演奏需要大概 30 分钟的组曲,是巴赫最长的组曲,甚至具有乐队作品的写作风格。

其他的键盘音乐组曲或单独的舞曲(BWV 818——824,832——845)

以上我们介绍了巴赫最经典的 19 首键盘乐器组曲。但除此之外,巴赫还有一些其他的组曲和单独的舞曲。这些作品中有些是巴赫早年的作品,有些是《安娜·玛格达莱娜·巴赫小曲集(1722,1725)》中的作品,有些是作者存疑的作品。

综合起来,BWV 806——845 是巴赫的键盘音乐组曲或舞曲。

琉特琴组曲:(BWV 995——997,1006a)

琉特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非常流行的拔弦乐器。在文艺复兴时代,它被认为是乐器皇后,在音乐会上和在家庭里都十分常见。在巴洛克时代,除了独奏以外,它也重要的数字低音乐器(一般使用西尔伯琴这个变种:Theorbo)。

鲁本斯的画作:琉特琴演奏者
鲁本斯的画作:琉特琴演奏者
  • BWV 995 改编自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第五首 BWV 1011。改编大概进行于 1727——1731 年之间。相比大提琴版来说,琉特琴版的和声更为丰富,曲风也更有特色。BWV 1106a 是巴赫小提琴第三组曲的琉特琴改编版。
  • BWV 996 大概是在 1707——1717 年之间完成的。巴赫用五线谱记谱而非用琉特琴一般使用的 Tablature(类似于吉他谱)来记谱,因为人们猜测这首曲子是为琉特羽管键琴而作的。Johann Gottfried Walther 的抄本上也标注着这首组曲是为琉特羽管键琴而作。琉特羽管键琴据说是巴赫非常喜爱的乐器,但没有历史乐器流传下来。
  • BWV 997 可能创作于 1736 年之后,也可能是为琉特羽管键琴而作。另外还有一个使用 Tablature 记谱的版本,但这个版本只包含五个乐章中的三个。

小提琴组曲(BWV 1002、1004、1006)

这三首组曲属于“为小提琴独奏而写的奏鸣曲和组曲”,在国内常被简称为“小无”。“小无”是由三首奏鸣曲和三首组曲组成的。它大概完成于 1720 年之前,但直到 1802 年才由 Nikolaus Simrock 在波恩出版。但直到约瑟夫·约阿希姆开始演奏它们,这些作品才被得到重视。如今,它们已经是小提琴的常规曲目,经常被演奏和录音。第二组曲结尾的恰空更是被公认为是小提琴曲目中最杰出、最有表现力的作品之一。对于这套曲目,有很多的研究,但鉴于我们以介绍键盘音乐为主,在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。

大提琴组曲(BWV 1007——1012)

这六首组曲在国内经常被称为“无伴奏大提琴组曲”,简称“大无”。与“小无”中既包括奏鸣曲又包括组曲不同,“大无”中只包括组曲。这六首组曲一般被认为是作于 1717——1723 年(巴赫的柯腾时期)。在 Anna Magdalena Bach 的抄本中,这套组曲被称为“无低音的大提琴独奏组曲”。这套组曲比“小无”沉寂的更久,直到 20 世纪早期才被卡萨尔斯发掘出来。现在,它成了最常被演奏的、最受认可的大提琴独奏曲之一。对于这套组曲的研究,也同样浩如烟海(有的甚至认为这套组曲事实上是由巴赫的妻子 Anna Magdalena Bach 所作),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介绍了。

乐队组曲(BWV 1066——1069)

这四首乐队组曲被巴赫本人称为“序曲”,因为它们和法国序曲(BWV 831)一样有一个法国风格的序曲。现在一般认为,巴赫并没有打算把这四首作品汇编成集,因为它们的手稿或抄本的来源非常不同。与同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相比,巴赫并没有对乐队组曲这种体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。现存的泰勒曼乐队组曲有 135 首(实际创作的应该还要多得多),Christoph Graupner 留下了 85 首,Johann Friedrich Fasch 留下来了大概 100 首。这套组曲中最为著名的曲子,当属第三组曲中的咏叹调。这首本来是 D 大调的曲子后来被 August Wilhelmj 移到 C 大调上,使得全曲都只在 G 弦上演奏:这个改编版本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“G 弦上的咏叹调”。对于乐队组曲,我们在此也不展开介绍。

本文为原创,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:organ(at)yueyao1982.com。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organtube.com/suites-by-bach/

作者: 岳耀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organ@yueyao1982.com

contact@yueyao1982.com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